阿拉伯风俗

阿拉伯世界地跨亚、非两大洲,总面积超过1420万平方公里,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。阿拉伯世界的气候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种,前者夏季绝对温度高达摄氏55度,后者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四季湿润、气候宜人。

阿拉伯国家总人口超过2.5亿,其中多数为阿拉伯人,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,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。

大部分人第一次来到中东地区,面对这个天方夜谭故事的起源地,同时也是真主子民繁衍的故乡,都会对阿拉伯文化感到陌生又新奇。即便居住一段时间慢慢感到适应,对一些常见的阿拉伯文化也只是“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”。今天我们就从交通、餐饮、住宿这三方面来简单聊聊一些阿拉伯的文化标签及形成原由。


交通:骑骆驼和航海是主要交通方式

干燥恶劣的气候同样影响著中东地区的交通,使得阿拉伯文化区的陆路交通极度依赖骑乘骆驼,而且连骆驼拉车都很少见,这是因为车辆在沙漠地区容易陷入沙中,缺乏木材也使得制造车辆并非易事。


尽管如此,但海上航行仍然比穿越沙漠要安全,而且海运的运输量更大,所以阿拉伯文化区的海上贸易一度十分兴盛。在7~11世纪之间,拜占庭帝国海军曾经纵横地中海,但是阿拉伯帝国海军却能与拜占庭帝国海军在地中海战的难分难解,由此可见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。


餐饮:香料众多、咖啡飘香

自古以来阿拉伯半岛一直与香料有着密切的联系,素以擅长种植、制作和使用香料而著称。因为天气酷热,中东国家处理食物时也擅长使用香料,而且一道主食可能就使用多达十几种香料,例如餐桌上常见的Kebab就至少使用9种阿拉伯香料调制。顺道一提,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今日之所以信奉伊斯兰教,其实是随著中世纪阿拉伯人到印尼的香料群岛进行香料贸易,一并传播过去的。


而现如今被视为西方饮料文化代表的咖啡,它的种子原产于东非的埃赛俄比亚一带,后来传入红海对岸的也门和阿拉伯半岛,之后再经由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西征维也纳传到欧洲。今日也门靠红海的港口──摩卡,就曾在 15 世纪时垄断全球的咖啡贸易,摩卡咖啡也因此而得名。


住宿:自然与宗教文化双重催化地毯工艺

众所周知中东的阿拉伯文化区地毯编织工艺十分发达,原因其实很简单。由于自然环境恶劣,阿拉伯半岛森林稀少,缺乏木材制作家具(中世纪时期桌椅等物是富人的专属品),多数人只能使用地毯席地而坐,再加上宗教及文化发展影响,地毯手工编织工艺非常发达。其中享有盛誉的波斯地毯,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。尤其是对于伊朗人来说,无地毯不成家,到野外露营,也离不开一张宽大、柔软又坚韧的地毯。